校园新闻
当前位置: yl6776永利集团 >> 新闻通知 >> 校园新闻 >> 正文
峡医三下乡①:红色铸魂守初心,服务少云践使命——护理学院“‘龙’的传人”社会实践团赴少云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系列实践活动
发布人: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5-07-11   来源:护理学院和校团委

7月1日至7月7日,护理学院由4名教师和17名学生组成“‘龙’的传人”社会实践团,赴重庆市铜梁区少云镇及太平镇周边等地,开展以红色铸魂为精神引领,急救宣教为服务核心,暑期托育为民生提质,非遗传承为文化沁润的“三下乡”社会服务实践活动。

传承英烈精神:红色基因铸初心

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龙’的传人”实践团手持团旗,走进邱少云烈士故居和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开展“缅怀先烈守初心,青春建功担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故居内,陈列的旧物、泛黄的照片、复原的场景,无声诉说着英雄少年时期的艰苦岁月与革命初心。邱少云烈士纪念碑前,志愿者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烈士默哀致敬,面向团旗庄严宣誓。此次主题教育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深情回顾,更是一次对革命精神的深刻传承。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将以邱少云烈士的英勇无畏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传授急救技能:医教实践惠民心

7月1日至7月7日,“‘龙’的传人”“三下乡”实践团师生分别前往邱少云纪念馆,少云镇集市,太平镇集市等6处地点,开展以“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为主题的急救技能宣教培训活动。在每一所临时搭建的宣教阵地上,围绕“快速、用力、持续”的核心原则,志愿者们清晰的讲解配合精准的演示,将心肺复苏术(CPR)的黄金四分钟操作要领直观呈现。AED除颤“救”在身边:志愿者们系统地讲解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开机-贴片-分析-除颤”四步操作法,拉近公众对“救命神器”的距离。气道梗阻“立”刻解除:志愿者们生动展示海姆立克急救法对不同人群的标准操作手法,重点突出“剪刀、石头、布”的腹部冲击定位要诀,确保在场群众关键技能“听得懂、学得会、敢出手”。

传递温暖爱心:医育结合护童心

“‘龙’的传人”“三下乡”实践团赴铜梁区少云镇琼江社区,开展为期一周的“寓教于乐暖童心・赋能托育守健康”主题暑期托育志愿服务,活动紧扣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托育服务质量提升行动(2025—2027年)》中“推进医育结合”的核心任务,实践团精心策划并开展了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卫生知识宣教融入趣味课堂,用急救科普常识守护儿童安全,借防溺水教育筑牢生命防线,更以别出心裁、妙趣横生的游戏为笔,使健康理念与快乐成长的一路同行,惠及200余名儿童及70余名家长。

传播非遗文化:彩扎龙舞铸匠心

“‘龙’的传人”“三下乡”实践团深入重庆市铜梁区太平镇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彩扎”的扎制技艺与舞龙文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灯彩扎工艺传承人周建与同学们面对面传授龙灯彩扎工艺及铜梁龙丰厚的历史底蕴。从竹篾剖制到龙身编织,从舞龙招式到文化内涵,志愿者们以青春笔触勾勒传统脉络,让千年龙舞在时代宣纸上晕染新辉,一笔一画皆刻竹篾经纬里的匠心传承。

护理学院“龙的传人”实践团以“传精神、传技能、传爱心、传文化”为脉络,将课程体系深度嵌入“三下乡”社会实践,构建“课程实践化——实践课程化”的双向育人闭环。通过开展6次,累计覆盖群众700余名急救宣教活动,切实做到传播“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普及急救知识技能。充分发挥传承英烈精神,传授急救技能,传递温暖爱心,传播非遗文化等服务社会方面的作用。实践团以“传心”为内核、以“传技”为路径,推动医学教育从“课堂灌输”向“场景浸润”转型,让志愿者们在服务乡村的过程中,既成为红色精神的传承者、非遗文化的创新者,更成长为 “课程—实践—民生”价值链条中兼具专业能力与人文情怀的健康中国守护者。





上一篇: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化产教融合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顺利举行
下一篇:“渝见中国·医脉相承”——克斯坦医学生研修班探索东方养生,感受中医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