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院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 号)等文件精神,根据学校《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三峡医专党〔2020〕24 号)《yl6776永利集团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三峡医专〔2023〕249 号)文件要求,持续推进学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努力构建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形成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学校决定开展第三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结合课程特点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教育全过程,将思政教育纳入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本专业课程的思政内涵,修订完善课程教学标准,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丰富课程思政资源,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方法。培育一批有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具有丰富思政元素的课程,并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形成全课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新格局。
二、申报范围
学校目前已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注:《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的“医学特色思政课程”也可申报。)
三、申报要求
(一)申报课程已实施两学期及以上;
(二)课程负责人为申报课程的主讲教师,教学水平较高,对课程思政有较深入的理解;
(三)申报团队人数不少于 3人,其中,至少有 1名思政教师。
四、申报名额
每个院部申报不少 3 项,学校将组织专家评审,择优予以立项支持。
五、建设要求
1.建设具有思政教学目标的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须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
2.优化具有思政教学深度的课程教学设计
(1)明确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细化成具有思政教育点的教学单元设计。单元设计除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目标要求外,还需要有明确的思政教育培养目标。
(2)丰富教学资源。深度挖掘具有思政内涵的教学素材,提炼思政教学元素,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有深刻的体验和认知。
(3)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线上线下相结合,将课程教学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实现润物无声、化育无形的教学效果。
3.推进蕴含思政教学内容的课程考核评价
改革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的内容。在形成性考核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关注学生精神风貌、行为举止,并以学生撰写反思性文字素材等形式考核思政教育效果;在终结性考核中,可以开放的、非标准化的考题形式评价学生对内含思政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考查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
六、项目验收须提交的建设成果
(一)新修订的课程标准 1 份。新课程标准须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以及如何评价思政教育的教学成效。
(二)新课件、新教案 1 套。根据上述新课程标准制作的能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新课件、新教案(教学设计)。
(三)改革典型案例及体现改革成效材料 1 套。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典型案例(包含视频、照片、文字等多种形式的素材库);本课程学生的反馈及感悟,以及其它可体现改革成效的材料。
(四)项目实施总结报告。
七、工作要求
(一)各院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做好示范课程建设申报工作,同时注意总结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学校把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为院部思政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充分发挥课程示范作用,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建设周期内应完成一次校级公开课或以说课的形式展示课程思政教学成效。
(三)课程申报负责人认真研读课程思政相关资料,积极改革创新,及时填写项目申报书(附件 1,双面打印一式 3 份),由所在院部审核推荐。各院部统一填写“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项申报汇总表(附件2,打印一式一份)。上述材料纸质版和电子版于2024年1月15日前交教务处周老师处。
(四)学校第四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周期为两学期。项目建设周期内至少开展一轮教学实践,学校专家进行过程性听课评课。需将建设成果和典型案例等资源进行网络展示。验收时间原则上为2025年3月。
附件:1.“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专项项目申报表
2.“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专项项目申报汇总表
教务处
2023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