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当前位置: yl6776永利集团 >> 新闻通知 >> 校园新闻 >> 正文
从中医院到三峡绣:乌兹别克斯坦医学研修班的“手作”中国课
发布人: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5-07-13   来源:药学院

7月11日,乌兹别克斯坦医学研修班展开了一场融合传统医学智慧与民间工艺之美的文化探索之旅。学员们上午走进我校附属中医院参访中医临床,下午则亲手体验了被誉为“万州明珠”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峡绣技法。这场跨越古今的实践课程,生动诠释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理念,为未来医者注入深厚的人文底蕴。
探索中医院,解码东方医学密码

诊室里,“舌苔黄厚提示湿热,脉象弦滑关联肝气郁结……”中医老师将抽象术语转化为现代医学语言。学员们惊讶发现,中医辨证如同破译身体密码:“望”诊台前,眼底血丝与指甲颜色成为“健康仪表盘”;“闻”诊教学中,咳嗽声的干湿差异指向不同病机纷纷亲手体验“切”脉,在导师指导下感知“如按琴弦”的肝郁脉象大家认真聆听感受着美妙的东方医学,现场请教声讨论声不绝于耳,炎炎夏日,此刻大家需要的防暑耳帖派上用场。紧接着,学员们带着蓬勃情绪一一参观了各科诊室, 意犹未尽。

随着时间流逝,不觉间走向中药房方向,远远飘来的浓郁药香,引导着学员们三步并作两步想一探究竟。药斗中盛着各类中药,药柜旁,药师托起一片带有浓郁甜香味的当归,指尖轻抚断面油亮的棕褐色“菊花心”讲述此纹乃当归养血调经之魂。旋即拈起一枚人参片置于学员掌心大家含于舌下感受初时清苦漫开,俄顷甘泉涌喉的参味,此刻药师解释道这先苦后甘之性,恰合人参补气固脱、起死回生之能学员们边听边尝,不自觉久久回顾在药师介绍下,大家靠近调剂柜台,体会戥秤精密称量,将中药进行配伍入方,药匙轻拢间,君臣佐使的千年智慧已流转于氤氲药香之中。

飞针走线,体悟三峡绣中的匠心与专注

下午,研修课堂转换至三峡绣艺术传承基地。三峡绣是中国重庆市万州区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精湛的刺绣技法和表现三峡壮丽风光、巴渝独特风情而闻名。

学员们被一幅幅以三峡山水、民俗生活为主题的绣品深深吸引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了以针作画,以线为色的高超技艺,详细讲解了平绣的细腻工整、乱针绣的层叠写意、打籽绣的立体点缀等核心技法渗透着针尖上的艺术。最令人期待的环节是亲手体验在传承人指导下,学员们拿起绣针丝线,尝试在绣绷上勾勒简单的图案看似轻巧的运针,实则对力道控制、专注度和耐心都是极大考验。下针要稳,心态更要静”,一位学员体验后感慨,这与外科手术中对精细操作和沉稳心态的要求,竟有异曲同工之妙。每一针都关乎整体效果,如同诊疗中每个细节都关系患者健康。

融合与启迪:为未来医者筑牢人文根基

本次研修班精心设计的文化实践项目,超越了简单的技能学习。上午对中医的深度接触,让学员们感受到中医药文化蕴含的深厚哲学思想和对生命健康的独特认知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医学人文素养。下午的三峡绣体验,则在一针一线中无声地锤炼着学员们的专注力、耐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对美的感知力——这些正是优秀医疗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核心品质。

当学员们感草木灵犀、悟指下乾坤,捻起编织千年文化的丝线,一场跨越时空、连接科学与人文的对话已然开启。这份对生命的敬畏、对技艺的执着以及对和谐之美的追求,将照亮学员们未来的行医之路。




 


下一篇:峡医三下乡③:临床医学院峡医暖阳志愿服务团赴万州区长滩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