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当前位置: yl6776永利集团 >> 新闻通知 >> 校园新闻 >> 正文
“渝见中国•医脉相承”——乌兹别克斯坦医学研修班探药香古艺,习中医新技
发布人: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5-07-12   来源:药学院

为进一步促进中乌医学交流,深入领略中医药的古今魅力,我校于7月10日为乌兹别克斯坦医学研修班学员精心安排了一场融合文化探秘、古法实践与特色疗法学习的中医药深度体验。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理论与实践交融,让学员们收获满满。

文脉寻踪,匠心传承

上午的旅程始于中药科技馆。学员们沉浸于浩瀚的中药世界,通过丰富珍贵的中药材标本、详实清晰的历史脉络展示及现代化互动装置,系统性地了解了中药的起源、发展、分类、国内产地分布、三峡地区中药材资源、传统经验鉴定及现代科研前沿,对中医药的科学体系与文化根基建立了多方位认知。

随后,活动步入富有仪式感的中医药名人形象拓印环节。学员们化身“文化使者”,亲手操作拓印工具。一枚枚精心篆刻的印章,承载着扁鹊、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中医药先贤的形象。学员们庄重地蘸取印泥,将承载千年智慧的先贤印记清晰地拓印于宣纸之上。方寸之间,不仅定格了精美的图案,更将中医药历史名家的光辉成就与精神深植于心,让学员们在亲手实践中感悟医道传承的厚重与敬意。

紧接着,学员们进行了药物生产实训车间的参观,重点了解了现代中药生产的规范流程与质量管控理念,对中药产业的现代化与标准化建立了直观认识。

随后,学员们深入传统制药技艺的核心环节。我校老师首先带来了一场生动的中药炮制讲解,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炮制“减毒、增效、改性、矫味”的核心目的以及炙、煅、炒、煨等主要方法的原理与妙用,并详细展示了炒法工艺。之后便是动手实践——传统水泛丸的制作。在老师示范指导下,学员们亲身体验了这项古老技艺,称取药粉置于药匾中,加水旋转,通过巧妙的推、拉、揉、闯动作,使药粉逐渐“泛”成大小均匀、圆整光滑的丸剂。学员们全神贯注,在药粉翻飞与指尖揉捻中感受中药粉末的蜕变。上午接近尾声之际专业老师带领大家欣赏了大蜜丸的操作工艺,学员们深刻体会着传统手工制丸的匠心独运与不易。

温故知新,初探艾灸火罐

下午的活动聚焦中医特色外治法的学习与应用。

作为前一天课程的自然延续,学员们首先在老师带领下,系统回顾了中医按摩的核心理论、常用穴位定位及基本手法的操作要领与注意事项。随后,学员们分组进行实操演练,互为“医患”,在老师指导下重点打磨手法的规范性、力度的渗透性与操作的连贯性,巩固前期所学技能。

在巩固按摩技能后,活动进入了全新的学习模块——中医特色疗法:艾灸和拔火罐。专业教师首先讲解了艾条的来源、使用方法、功效以及拔罐疗法的理论基础、适应症、禁忌症及安全操作规范,接着进行了规范操作示范,包括艾条使用方式和火罐的闪火法、留罐时间、起罐方法等关键步骤。在老师的帮助下,学员们不仅感受了艾条产生的热量对穴位的刺激,还进行了拔罐的初步体验,体会罐体吸附于皮肤带来的独特感觉,对中医古老而有效的外治法充满了好奇与兴趣。

本次中医药体验日亮点突出,成效显著。

从科技馆的知识启蒙,到名人形象拓印创作,再到炮制讲解与蜜丸、水泛丸的古法实践,层层递进,让学员在动手动脑中深度感知中医药的文化根基与生命智慧。

按摩环节作为前一天内容的回顾与精练,有效巩固了技能基础,确保学员操作更趋规范熟练。艾灸、拔火罐环节的学习,作为全新技能的引入,拓宽了学员对中医外治法体系的认识,激发了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学员在安全的前提下接触和体验了这一特色疗法。

无论是炮制理论指导下的蜜丸、水泛丸制作,还是艾灸、拔罐疗法先理论后体验的模式,都充分体现了“知行合一”的中医学习理念。

活动在学员们热烈的讨论与交流中圆满结束,大家普遍表示,这一天的体验“既深且广”——既加深了对中医药文化底蕴和传统工艺的理解,又巩固了已学技能(按摩),更接触并亲身体验了特色新疗法。他们赞叹于中医药的多元魅力与现代活力,许多学员表达了将所学所感带回祖国、服务当地民众健康的强烈意愿,并热切期待未来更深入的合作与交流。此次活动以丰富的实践为载体,成功架起了中乌医学文化交流互鉴的新桥梁。




 

上一篇:峡医三下乡③:临床医学院峡医暖阳志愿服务团赴万州区长滩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下一篇:学校召开财经纪律执行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监督检查反馈问题整改部署会